文 / 巴九灵
11月11日,“生而全球”系列出海论坛的第四场将在钱江之畔、玉皇山南举办,本次论坛将聚焦于浙江制造企业的出海。
我们将邀请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出海成功企业代表以及一线企业服务机构,共同畅谈浙江制造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浙商的全球化之路1978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15项经济改革措施,其中第13项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为“对外直接投资”开出的许可证。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浙商就此开始了全球化的探索。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在《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1978-2018)》一书中,对这段历史有过生动的记录:
当年,我在广西、云南边境村寨采访时,就遇到过不少浙江上虞市的修伞郎,小学文化,完全不懂外语,竟然就怀揣正反面歪歪扭扭对照写着汉字与英文、法文的小卡片,挑着伞件和“浙江制造”的各类商品,孤身深入越南、缅甸,经年而致富。
随后的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确立“走出去”战略,并将其列为中国振兴发展的四大新战略之一。
自此,作为“企业出海”的急先锋,浙商一路杀向全球市场,其数量之巨、势头之猛,堪称波涛汹涌。在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的“中国制造”也可以理解为“浙江制造”。
在《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1978-2018)》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对全球市场的巨大贡献:
全球圣诞饰品几乎全部来自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
浙江义乌生产了占全球1/4销量的饮料吸管;
浙江永嘉生产了全球80%的拉链以及60%的纽扣;
浙江嵊州独占全球领带产量的近半壁江山;
浙江永康年产保温杯4.5亿只,覆盖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
……
此后20多年,浙商的全球化之路更是不断跃上新台阶。浙江改革开放史档案记录的一组数据,让我们对此会有更直观的了解。
出口贸易额:1986年突破10亿美元;1997年突破100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突破500亿美元;2006年突破1000亿美元;2011年突破2000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额:1995年突破100亿美元;2003年突破500亿美元;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8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1年突破3000亿美元。
电子商务出口贸易额:2012年突破100亿美元。
对外投资额:2015年突破100亿美元。
在浙商的藤蔓不断伸向全球的过程中,浙商的根在浙江也越扎越深。
在当年资源匮乏的环境下,浙江涌现出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出现了让很多学者无法理解的“零资源经济”奇迹。
胡宏伟在书里写到:嘉善县没有森林也不产木材,却平地而起数百家胶合板企业,年产量占全国1/3;海宁市本地不产一张毛皮,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年产皮衣上千万件;浙江最南端的苍南县与人参、鹿茸毫不搭界,其县城灵溪镇竟一度成为中国南方最负盛名的参茸集散中心……
有数据显示,浙江有500多个产业集群。正是依托于这些有着深厚积淀的产业集群,浙江将“地瓜经济”升级为全省“一号开放工程”,确立了“对外枝繁叶茂,对内根深蒂固”的发展新路径。
浙江企业通过对外布局全球市场,对内强化产业链韧性,构建起以高质量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浙江制造正在一步步从“浙江制造卖全球”转变为“浙江创造,全球制造”。
对今天的不少中国企业来说,出海不仅是一种选择,也是生存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浙商而言,“出海”更像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新全球化浪潮下的浙商制造如今,浙商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那么在当下的出海热潮下,作为出海“急先锋”的浙商又遇到了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他们是如何破局的?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本次“知名浙商天下行·走进杭州上城”活动,将邀请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仕权、法律先生创始人彭帅,以及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主理人卓立,深入探讨浙江制造业出海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将围绕以下三大核心议题展开:
1. 制造出海的最新趋势与机遇
近年来,中国制造对外投资流量持续上升,不仅规模逐年扩大,更在增速上稳步攀升。
据《灯塔社:中国企业全球化深度洞察报告-产业篇》显示,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2%;2023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总额约18.4%,占比进一步提升。
为了带你深度了解这一趋势背后潜在的机遇,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将在现场为你分享《新浙商的全球化探索》,从多个维度分析浙江制造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以及如何在对外拓展的同时,对内巩固,形成国内国外双向互动的关系。
2. 浙江制造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不少正在出海的企业家已然意识到,他们已经加入了一场关于打造全球竞争力的比拼。所有企业家都需自问:企业现在的产品,放在全球竞争,还有足够的实力吗?
对此,浙江制造企业的选择是,加大研发投入,做好技术创新。以杭州为例,据杭州市统计局及浙江省科技厅统计显示,2023年全市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了1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了15%。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制造企业的经验。比如当年日本企业在出海的同时,通过主动加强与国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确保在国际市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带你更全面学习借鉴,在本次论坛上,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主理人、激荡商学执行院长卓立将为你分享《从日本经验看华商制造出海新路径》。
3. 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过去20多年,浙江制造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贸易壁垒、文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供应链不确定性。
具体到不同国家地区,他们还在面临更现实的挑战,比如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日韩市场的高准入门槛,欧美市场严格的法律法规等。
尽管挑战重重,浙江制造企业依然找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在本次论坛上,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仕权将为你分享《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实践》。
他将深入剖析海兴电力如何在全球化扩展中应对贸易壁垒、技术要求及文化差异等复杂挑战,并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成功开拓国际市场。
除此之外,我们还邀请了法律先生创始人、中欧法律基金会(CELF)联席主席彭帅,展开主题为《企业出海中的合规挑战》的分享。
他将探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合规风险,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稳健运营。
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分享出海经验的机会,更是浙江制造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探索新机遇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更多关注全球市场的企业家参与其中,共同探索全球化之路。
企业出海新命题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密切关注企业出海的新动向,在本次论坛之前,我们已经举办了多场出海主题论坛,与企业家共同探讨和分享出海的经验与机遇。
6月我们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出海全球峰会,就吸引了出海全球化的领袖企业家代表等在内的1056人参与;9月在厦门举办的2024出海高峰论坛,1200多名政企学界代表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5月在杭州举办的浙商出海论坛以及9月在广州的生物医药出海论坛,进一步拓展了不同领域企业出海的路径与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浙商出海当前已经不再局限于把产品卖出去,而是探索形成了生产出海、技术出海、品牌出海甚至是企业全球化运营等等的新模式。
而一系列新命题的出现,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及产业合作等需求也正变得愈加重要。
此次论坛将为计划出海或已在全球化道路上的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战略支持。
无论你是制造业从业者,还是对出海充满热情的企业家,论坛将通过深入讨论和多元视角,助你发现全球机遇,破解出海难题。
我们或许会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企业出海之路,形成全世界都从未有过的独特发展模式。而这个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中国企业的抱团取暖、优势互补、互相借鉴。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参与本次论坛,共谋出海之路。